站在“十一五”收官,“十二五”即將踐行的臨界線上,重慶化醫集團還沒來得及為過去驚險的五年松一口氣,又忙著沖刺下一個五年,并準備了三大舉措,力爭在2015年實現打造千億化醫的目標。
回首“十一五”,重慶化醫集團經受住了國際金融危機、原材料價格上漲等一系列嚴峻的挑戰,成功實現了發展的戰略性調整,走上了一條健康快速的發展之路。
但這一成功并非偶然。
整合資源求發展
2006年,重慶化醫集團開始進行戰略調整,把從改革中求生存轉入到整合資源求發展的戰略上來。從此,化醫集團也開始了她新的發展征程。
通過與建峰化工總廠、重慶市鹽業總公司的兩次重大整合,重慶化醫集團擴大了生產經營規模,優化了產業結構,提升了企業的核心競爭力。并通過化工設計研究院對川慶化工廠的整合,讓一家連續虧損八年,瀕臨破產的企業恢復了生產。
而在消除空殼企業,處置歷史債務后,化醫集團甩掉了阻礙發展的包袱,提高了資產質量,為企業恢復融資能力、增強資本運作能力奠定了堅實的基礎。
十年來,重慶化醫集團破產劣勢企業7戶,而以破產資產為基礎合資重組的新公司紫光化工、重慶泰豐泰興、川染能源、卡貝樂等的相繼誕生,成為了集團發展新的生力軍。
在環保搬遷中,化醫集團也抓住了這一改革發展的好機遇,把搬遷和企業改制、結構調整、技術改造、環保治理等相結合,打了一場搬遷勝仗。
到2009年底,化醫集團重點產品能耗、物耗大幅度下降,提前完成了“十一五”期間單位工業總產值能耗下降20%的目標。完成了減排項目29個,并提前完成“十一五”主要污染物減排任務,廢水實現了達標排放。
在抓發展的過程中,化醫集團還始終堅持“科技興企”,以管理**、科技**將化醫引向良性發展的軌道。
大舉措打造千億集團
展望即將到來的“十二五”,重慶化醫集團為完成打造千億集團目標制定了三大舉措。
一是,加快實施傳統產業改造和結構調整,提升傳統產業盈利能力。
通過實施傳統產業改造,走新型工業化道路,發展循環經濟,優化產業結構調整和產品升級換代,確保現有經營規模的穩步較快增長,新增產能50億元。公司基本建成“六大基地”(萬州鹽氣化工基地、永川及豐都氰化基地、江津油漆及涂料基地、潼南鉻鹽及鈦白粉基地、銅梁食品基地、合川制鹽及化工基地),通過延伸產業鏈,實現上、中、下游產品的聯動發展,形成產業集群。
二是,加快推進一批重大新項目建設,實現新的較大經濟增長點,提升集團核心競爭力。
目前,化醫集團規劃的項目有171個,總投資約730億,項目實施后,可實現銷售收入約1400億元。
三是,加快實施資本運作及產業重組并購,提升集團影響力。
化醫集團實施“差異化”發展戰略,提高產品在行業中的影響,提升品牌價值,編制了450億元的產業并購規劃方案,預計到2015年完成的并購項目能達到250億元,并購項目預計新增稅收13億元。